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近日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第一個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綜合性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司長吳曉表示,《規劃》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具體任務。為確!兑巹潯仿鋵嵉轿,圍繞加強黨的領導、加快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4個方面提出相關保障措施,細化了國土空間用途管制、重大工程投入機制、發揮生態資源多重效益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及工程組織、評估考核、宣傳引導等方面的有關要求。
吳曉介紹說,《規劃》對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作了系統規劃,將重大工程重點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三區四帶”,根據各區域的自然生態狀況、主要生態問題,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
根據《規劃》,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國土空間規劃、依法辦理建設 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的治理面積從事相關產業開發。建立健全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探索研究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參與碳排放交易的有效途徑。
此外,對于《規劃》在市場化機制方面的創新,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表示,在政府投入的同時,一定要通過釋放政策紅利,為社會資本、社會力量投入生態保護增加動力、激發活力、挖掘潛力,因此,《規劃》提出五項措施:
一是要按照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這種產權安排,制定激勵政策,鼓勵社會投資主體從事生態保護修復。
二是要健全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盤活各類自然生態資源。
三是要爭取將生態保護和修復納入金融系統重點支持的領域。
四是要結合有關重大工程的實施,積極推動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生態養老、生物質能源等各種特色產業的發展。
《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
2020年6月3日